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自然哲理的小场景,语言简练却意蕴丰富。
前句"乳壳中函天浑沌"用鸡蛋作比喻——看似普通的蛋壳里,其实包裹着混沌未开的宇宙生机。这里既写实(蛋内模糊不清的蛋液),又暗含生命起源的深意,让人联想到"鸡蛋里藏着整个天地"的奇妙感。
后句"浮筠破处三嶙峋"转向竹笋破土而出的画面:"浮筠"指刚冒尖的嫩竹笋,"三嶙峋"形容笋尖冲破土层时棱角分明的姿态。一个"破"字生动展现了生命冲破束缚的爆发力,而"嶙峋"则赋予新生笋芽以山石般的坚韧质感。
两幅画面形成巧妙对比:蛋壳内敛含蓄,竹笋外显锐利;一个静待蜕变,一个奋力突破。诗人通过这两种自然物象,暗喻生命既蕴含无限可能(蛋中混沌),又需要破茧而出的勇气(笋破嶙峋),在微小事物中寄托了对生命力量的赞叹。全诗就像一组微距镜头,让我们重新发现平凡事物中蕴含的宇宙密码。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