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默书来作溪翁亭成且索诗因寄四章 其二

潜山之水兮声潺潺,溪翁何在兮声可观。
昔之隐于此地兮应甚安,后世之人兮因名亭以考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在山水间的闲适生活,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前两句"潜山之水兮声潺潺,溪翁何在兮声可观",用流水声引出主题。潜山的溪水潺潺流淌,那位住在溪边的老翁在哪里呢?虽然看不见人,但能听到他活动的声音。这里用声音代替视觉,营造出一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神秘感。

后两句"昔之隐于此地兮应甚安,后世之人兮因名亭以考槃",点明了主题。从前隐居在这里的人一定过得很安逸,所以后世的人才会用"考槃"(指隐居)来命名这座亭子。这里透露出作者对隐士生活的羡慕,也暗示了这座亭子承载着人们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通过流水声、隐士身影、亭子命名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恬淡的山水隐居图。诗人没有直接抒发情感,而是通过景物描写和典故运用,含蓄地表达了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向往。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