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谢潭三首·其三

碧酒时倾一两杯,船门才闭又还开。
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

译文及注释

碧酒时倾一两杯,船门才闭又还开。
碧清的美酒一杯又一杯,船上的门帘刚闭还复开。

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niān)出来。
千皱万褶的好山无人能描绘,都被斜阳的余辉一一拈出来。
皱:皱褶。拈出:用两指夹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碧清的美酒一杯又一杯,船上的门帘刚闭还复开。
千皱万褶的好山无人能描绘,都被斜阳的余辉一一拈出来。

注释
皱:皱褶。
拈(niān)出:用两指夹出。

创作背景

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诗人从家乡吉州(今江西吉水县)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任,在溯赣江途中经谢潭。诗人叹其江山画卷,天赐风光,故作《舟过谢潭》组诗。

赏析

写船行过程中欣赏斜阳映山的景色。“碧酒时倾一两杯,船门才闭又还开。”这两句意态安闲从容,画出在缓缓舟行中边饮酒边观赏景色的情景。“才闭又还开”,暗示一景刚过,一景旋来,启下两句。“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中国古代山水画,常用力描绘山的皱褶,这里用“万皱”来形容“好山”,正是将画法移于诗,用画笔来表现山之美。不过,这两句着重表现的却是“斜阳”对美的发现所起的作用。在平常情况下,“好山万皱”是不易被注意的,但在斜阳映照之下,山的每一皱褶毕露无遗,它的姿态美充分显示了出来。“拈”有拈取之义,用在这里,显得新颖生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船行江上的悠闲画面,充满生活趣味和自然之美。

前两句写的是诗人在船上喝酒的情景:他时不时倒上一两杯碧绿的酒,刚关上船门透气,又忍不住打开。这种反复的动作,生动展现了诗人既想安静独酌,又舍不得错过窗外风景的矛盾心情,显得十分真实可爱。

后两句突然将镜头转向两岸青山:平时这些山的千万条褶皱(指山峦起伏的纹理)无人注意,但在夕阳的照射下,山体的每一道沟壑都被光影清晰地勾勒出来。"拈"字用得特别妙,仿佛夕阳是个顽皮的孩子,故意把山的褶皱一条条挑出来给人看。这个画面既壮观又带着几分俏皮。

整首诗通过船上饮酒的小事和夕阳映山的奇景,传递出诗人对平凡生活中美好瞬间的捕捉能力。那些容易被忽略的自然细节,在他的笔下变得鲜活有趣,让人读来既能会心一笑,又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