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某公联

万言贾生策,千首杜陵诗,莽乾坤何处洒一腔热血,即郊西片土,犹须剪薙荆榛,单骑层峦,孤军间道,风萧萧兮,周殇有魄化奔涛,乃与邓印江、刘普安、黄都匀、彭荔波,懔懔竟如生,又添得岣嵝峰头故旧褒忠传;
匹马函谷关,双剑瞿塘峡,奇男子到底成千古完人,奈堂北灵萱,谁与洁清觞豆,英魂还楚,浩气扶黔,日惨惨焉,燐火在原哭新鬼,枉教尝越胆、卧吴薪、哭秦庭、恤鲁纬,苍苍那可问,几曾见襄阳人到残铭堕泪碑。

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用生动的历史典故和壮阔的意象,歌颂了一位文武双全的英烈人物。全篇可分为上下两部分,像两幅气势磅礴的画卷:

上半部分用"万言策""千首诗"开篇,展现逝者如贾谊般的政治才能和杜甫般的文学造诣。接着用"孤军间道""单骑层峦"等战场画面,配合"风萧萧"的悲壮氛围,描写他像周朝烈士那样化为怒涛,并与邓、刘、黄、彭等贵州地名化用的英烈并列,最终魂归衡山(岣嵝峰)被载入忠烈传。

下半部分以"匹马闯关""双剑劈峡"的侠客形象,赞颂这位"奇男子"的传奇人生。但笔锋一转,用"萱草"(代指母亲)带出遗憾:英雄魂归故里(楚),却无人侍奉老母。最后连用卧薪尝胆、哭秦庭等四个典故,表达再多的悲壮事迹也换不回生命,就像襄阳百姓为羊祜立的堕泪碑,永远铭记着这份哀思。

全篇最动人的是两组对比:一边是"万言策/千首诗"的文采与"匹马/双剑"的武勇,展现人物的全才;另一边是"凛凛如生"的英勇气概与"燐火哭鬼"的凄凉结局,形成强烈反差。通过地理意象(黔楚吴越)和历史人物的层层堆叠,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悲壮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