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表达了对坚守气节者的赞美和对随波逐流者的惋惜。
前四句用伯夷叔齐和微子箕子的典故形成对比:伯夷叔齐宁可饿死也不吃周朝粮食,而微子箕子选择归顺周朝。诗人认为伯夷叔齐看似"笨拙",但柳下惠那样圆滑处世的人又有几个能真正做到呢?这里"拙"其实是褒义,指坚持原则的难得。
后四句转到现实场景:在滦河边的故国和华山东的荒祠前,那些顽固懦弱的人永远听不懂这种高洁品格的意义。"顽懦者"指那些没有骨气又固执己见的人,"不闻风"是说他们根本理解不了这种精神境界。
全诗用对比手法,通过历史典故和现实景象的交织,赞美了宁死不屈的气节,同时讽刺了那些见风使舵或麻木不仁的人。语言看似平淡,但通过"拙"与"工"、"顽懦"与"闻风"的对比,传递出深刻的人生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