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德儒(粤本作继孺)置酒适与陈君俞联坐聊赋小诗为君俞谢因以赎先起之罪
春风不解事,吼地如雷霆。
谁知一席间,笑语灯荧荧。
主人意弥敦,设置不少停。
而我槁木然,感慨时自惊。
多情接胜友,孤朗如初星。
微吟间相警,似欲慰独醒。
我老百不堪,已分如漂萍。
邂逅因事乐,尚或有此形。
不惭引去先,得意耳暂清。
展转寻断梦,间关愧微生。
何当万里浪,相与同沧溟。
谁知一席间,笑语灯荧荧。
主人意弥敦,设置不少停。
而我槁木然,感慨时自惊。
多情接胜友,孤朗如初星。
微吟间相警,似欲慰独醒。
我老百不堪,已分如漂萍。
邂逅因事乐,尚或有此形。
不惭引去先,得意耳暂清。
展转寻断梦,间关愧微生。
何当万里浪,相与同沧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场朋友聚会,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开篇用"春风"象征聚会气氛,虽然外面春风呼啸如雷,但屋内灯光温馨、笑语盈盈,形成鲜明对比。主人热情周到地款待客人,但诗人自己却像干枯的树木,感到孤独和感慨。
诗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一方面是与优秀朋友相聚的欢乐("多情接胜友"),另一方面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清醒("独醒")。诗人自比漂泊的浮萍,暗示自己年事已高、处境飘零,但这样的聚会还是让他感到快乐。
最后几句意味深长:诗人不为自己提前离席感到惭愧,反而享受这份独处的清静。他辗转反侧寻找断断续续的梦境,感叹人生的微妙。最后以"万里浪"和"沧溟"(大海)作比,表达了对自由广阔境界的向往。
全诗通过聚会场景,展现了诗人既享受友情又渴望独处、既感慨年老又向往自由的矛盾心理。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让读者感受到人到晚年对友情和人生的深刻体悟。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