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风竹图

戏拈鸡距紫毫芒,写就风梢数节长。
从此玉堂云雾里,都将粉墨绘文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东坡)画竹时的潇洒意趣,以及艺术创作带来的精神享受。

前两句"戏拈鸡距紫毫芒,写就风梢数节长"用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画家随手拿起像鸡爪形状的紫毫毛笔,寥寥几笔就画出了风中摇曳的竹梢。这里的"戏拈"二字特别生动,把大师作画时那种信手拈来、毫不费力的潇洒姿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后两句"从此玉堂云雾里,都将粉墨绘文章"则升华了主题:在这高雅的书斋(玉堂)里,画家把满腹才情都化作了纸上的水墨丹青。"云雾"二字既形容墨色氤氲,又暗指艺术创作时那种超然物外的精神状态。最后"绘文章"三字巧妙点出,画家笔下的竹子其实就是他内心的诗篇。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率性而为的艺术态度。苏轼不是在刻意创作,而是把绘画当作一种心灵游戏,在随意挥洒间流露出真性情。这种将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境界,正是文人画的精髓所在。诗中轻松诙谐的语调,也让读者感受到艺术创作带来的纯粹快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