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乾隆皇帝为大臣张照的书法对联和张宗苍的画作所题,主题是赞美艺术传承中的知音情谊。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知音难觅的感慨
首句"自有相知无不可"用大白话说:只要遇到真正懂你的人,做什么都合适。这里暗含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典故,把艺术欣赏比作知音相遇。乾隆看到两位张姓艺术家的作品时,就像遇到老朋友的亲切。
二、艺术传承的感动
后两句点明这是"天书"(指张照书法)与"宗苍画"的组合。乾隆用"动是"(总是)这个词,表达每次看到这些作品就会联想到古代贤人。这里把当代艺术家的成就比作与古人隔空对话,体现艺术超越时空的力量。
三、帝王视角的雅趣
虽然作者是皇帝,但诗中毫无权势炫耀,反而像个普通艺术爱好者。他把大臣作品与"古人"并列,既显示了对臣子才华的尊重,也暗示自己是以艺术鉴赏者而非君主身份在评价,这种平等视角在帝王诗中很少见。
全诗最动人的是把艺术欣赏比作"高山流水"的知音之情。乾隆用简单四句话,既夸了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又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感动,还展现了自己作为文艺爱好者的真性情。这种将君臣关系转化为艺术知音关系的写法,让这首题画诗显得格外亲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