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七夕行

前月七夕月皎皎,人家女郎都乞巧。
今月七夕更持针,仙裙玉佩何袅袅。
借问女郎欲何为,前夕乞巧巧还少。
往岁织女会牵牛,乌鹊填河一度游。
今年何幸得重会,新桥突兀风悠悠。
安得年年闰七月,束薪载咏多绸缪。
海滨老翁当此夕,忧喜纷纷忽交积。
所忧世上巧者多,所喜女牛聊委曲。
忧喜叠来无了时,烂醉庭前卧松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次七夕节的场景,通过对比展现了人们对"巧"的追求和织女牛郎相会的浪漫传说。

开头用两个七夕节做对比:上个月七夕时月光皎洁,姑娘们都在乞巧;这个月闰七月又逢七夕,姑娘们再次穿针引线,衣裙飘飘。诗人好奇地问:为什么还要再乞一次巧呢?原来是因为上次乞的"巧"还不够多。

中间部分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往年他们一年只能相会一次,要依靠喜鹊搭桥。而今年闰七月,他们幸运地能相会两次,新搭的鹊桥在风中显得格外醒目。诗人甚至天真地希望年年都能闰七月,让有情人多相聚。

最后诗人以海边老翁的视角,表达了对"巧"的复杂感受:既担忧世上投机取巧的人太多,又为牛郎织女能多一次相会而高兴。这种忧喜交加的情绪让他最终醉倒在庭院里的松石旁。

全诗语言朴实,通过两次七夕的对比,既展现了民间乞巧的风俗,又暗含对真挚感情的赞美。结尾老翁的忧喜,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对"巧"的辩证思考:手艺之巧值得追求,但为人处世的机巧却令人忧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