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日独游卧佛寺逢吴次升陈菊人因之夕照寺万柳堂得诗六首 其一

风色荆门寒,萧条岁又阑。
六街飞盖满,独客废书叹。
旅食谋欢少,清游觅伴难。
朝来径孤往,瘦蹇胜雕鞍。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深秋独自出游的孤寂感受,以及偶遇友人后心情的变化。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像在和我们聊天一样娓娓道来。

开头"风色荆门寒"四句,用寒风吹过城门的画面,直接带我们进入深秋的萧瑟氛围。诗人走在满是车盖(古代马车顶棚)的繁华街道上,却像个局外人般合上书本叹息——这里用"废书"这个动作,生动表现出他无心阅读的落寞。

中间"旅食谋欢少"四句,像在和我们诉苦:出门在外想找点乐子不容易,想找个清静的游伴更难。但"瘦蹇胜雕鞍"这句特别有意思,诗人说自己骑着瘦弱的老马,却觉得比华丽的马鞍更自在——这里用自嘲的口吻,反而透露出他安于孤独的豁达。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飞盖满"和"独客"的对比,展现热闹中的孤独
2. "瘦蹇胜雕鞍"这种接地气的比喻,把清高转化为幽默
3. 从开始的萧瑟到结尾的自在,情绪转折自然流畅

就像现代人发朋友圈说"一个人逛寺庙居然碰到老同学",诗人用日常小事写出了人生况味,让我们看到古代文人也会为"找不到玩伴"烦恼,最终却在独处中找到乐趣。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