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湜赠希社师

瘦靠阑干搭梵襟,绿荷阶面雨花深。
迢迢海寺浮杯兴,杳杳秋空放鹤心。
斋磬冷摇松吹杂,定灯孤坐竹风侵。
锵然更有金书偈,祇许龙神听静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禅修场景,表达了对心灵宁静和超脱世俗的追求。

第一句“瘦靠阑干搭梵襟”,诗人瘦削的身影倚靠在栏杆上,披着僧袍,显得清瘦而超脱。这里的“梵襟”指的是僧人的衣袍,暗示了诗人是一位修行者。

第二句“绿荷阶面雨花深”,台阶上绿荷摇曳,雨花纷纷落下,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这里的“雨花”不仅指雨滴,还象征着禅意和清净。

第三句“迢迢海寺浮杯兴”,诗人回忆起远方的海寺,那里曾有过与友人共饮的兴致。这里的“浮杯”指的是饮酒,但在这里更多地象征着与友人共享的禅修时光。

第四句“杳杳秋空放鹤心”,秋天的天空空旷而深远,诗人心中仿佛放飞的鹤一样,自由而超脱。这里的“放鹤”象征着心灵的解脱和自由。

第五句“斋磬冷摇松吹杂”,僧房中的磬声冷冷地响起,松风夹杂其中,给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感觉。这里的“斋磬”是修行时敲击的法器,象征着禅修的严肃和清净。

第六句“定灯孤坐竹风侵”,在禅定的灯光下,诗人独自坐着,竹风轻轻吹来,给人一种孤寂而宁静的氛围。这里的“定灯”指的是禅修时的灯光,象征着内心的宁静和专注。

第七句“锵然更有金书偈”,忽然传来一声金属书偈的声音,清脆而悦耳。这里的“金书偈”指的是佛教经文,象征着智慧和觉悟。

最后一句“祇许龙神听静吟”,这声音仿佛只有龙神才能听到,暗示了这种禅修的境界和体验是极其深奥和难以言传的。这里的“龙神”象征着高贵和神圣,表达了禅修的超凡脱俗。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禅修的场景和心境,表达了对心灵宁静、超脱世俗的追求,展现了禅修的清净、自由和智慧。

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