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县斋写怀
墨绶垂青丝,铜符宠郎秩。
驾言谢班行,出领沧海邑。
脉脉辞亲知,依依去乡国。
浙行共千里,已在东南僻。
地远形势殊,年贫正艰食。
自顾书生愚,畴堪付休戚。
流移已怀惭,征敛况余职。
平生跌宕怀,雅志山水适。
及此东嘉游,清真信灵域。
岂无康乐情,坐有民社责。
敛板事承迎,钩稽困文籍。
拂意不能归,自惭陶彭泽。
驾言谢班行,出领沧海邑。
脉脉辞亲知,依依去乡国。
浙行共千里,已在东南僻。
地远形势殊,年贫正艰食。
自顾书生愚,畴堪付休戚。
流移已怀惭,征敛况余职。
平生跌宕怀,雅志山水适。
及此东嘉游,清真信灵域。
岂无康乐情,坐有民社责。
敛板事承迎,钩稽困文籍。
拂意不能归,自惭陶彭泽。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书生当官后的矛盾心情,用大白话可以这样理解:
前半段像在吐槽工作:
1. 开头说自己戴着官帽、拿着铜印很风光,其实是被派到偏远海边小县城(永嘉)当官,像被"发配边疆"一样。
2. 接着抱怨地方又穷又偏,老百姓饭都吃不饱,自己一个书呆子根本不会处理这些民生难题,收税时特别愧疚。
后半段吐露真心话:
1. 其实我骨子里是个文艺青年,就爱游山玩水(像谢灵运那样),永嘉风景确实美。
2. 但当了官就得天天点头哈腰应付上级,埋头处理文书,活得像公务员考试题里的陶渊明——想辞职又不敢,特别憋屈。
全诗亮点:
- 特别真实地写出了古代知识分子的困境:当官责任重,不做官没出路。
- 用对比手法:把"想当旅行博主"的理想和"基层公务员"的现实碰撞写得生动有趣。
- 最后两句最扎心:明明心里不痛快,却连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勇气都没有,只能继续内耗。
就像现在年轻人考进体制后,发现既要应对KPI考核,又放不下诗和远方,千年过去了,打工人的烦恼其实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