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开州陈同知

十年尘土暗青袍,作宦今看改鬓毛。
南国才名非汨没,北州民力正烦劳。
贫怜范叔惟尘甑,贵识王祥有佩刀。
春兴不随公事了,绛纱笼月坐挥毫。

现代解析

《送开州陈同知》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一位官员的仕途经历和心境变化,表达了对他才华的赞赏以及对百姓疾苦的关切。

诗的开头,“十年尘土暗青袍”,说的是这位官员在官场摸爬滚打了十年,青色的官袍上沾满了尘土,象征着他多年为官的不易和辛劳。“作宦今看改鬓毛”,指的是他如今已经头发花白,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暗示了仕途的艰辛和时间的流逝。

接下来的两句,“南国才名非汨没,北州民力正烦劳”,赞扬了这位官员的才华并未被埋没,同时指出北方的百姓生活困苦,需要有人去关心和治理。这里既肯定了官员的能力,也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忧虑。

“贫怜范叔惟尘甑,贵识王祥有佩刀”这两句用了两个典故。范叔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廉官员,家里穷得只有沾满灰尘的饭甑;王祥则是忠臣,佩刀象征着他的忠诚和担当。这两句意在说明,无论是贫穷还是显贵,这位官员都保持着自己的品格和责任感。

最后两句,“春兴不随公事了,绛纱笼月坐挥毫”,描绘了官员在公务之余,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创作的激情。春天来了,他的兴致并没有因为繁忙的公务而减退,夜晚在月光下,他依然能静下心来挥毫写字,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文人雅士的风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官员的描写,展现了他仕途的艰辛、才华的施展、对百姓的关心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也有对个人品格的赞美。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