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军人在边境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第一句“苦乐军中日不同”,意思是军中的日子有时苦,有时乐,变化无常。这反映了军人在边关的生活充满不确定性,有时或许会有短暂的快乐,但更多时候是艰苦和煎熬。
第二句“锦裘貂帽自临戎”,写的是军人穿着华丽的锦裘和貂帽,但这并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应对边关的严寒和战斗。这句暗示了军人即便有好的装备,也无法改变边关生活的艰辛。
第三句“蒙茸介胄生虮虱”,描述了军人穿着厚重的铠甲,时间久了,铠甲里面甚至长出了虱子。这句生动地表现了边关生活的恶劣环境,军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最后一句“老向边庭未立功”,意思是军人在边关多年,直到老了,依然没有立下什么功劳。这句表达了军人内心的无奈和遗憾,他们在边关奉献了一生,却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整首诗通过描写军人生活的细节,展现了他们在边关的艰辛、孤独和无奈。虽然他们穿着华丽的装备,但内心却充满了失落和遗憾。这种对比让读者感受到军人生活的真实和复杂,既有英雄气概,也有普通人的无奈。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