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于鳞二十四韵

四顾空搔首,中原独抚膺。
月寒青海雁,风偃赤霄鹏。
道路逢他辈,声华亦可凭。
强为知己语,敢并故人称。
忆自唯吾汝,相逢属废兴。
舟联私郭泰,楼卧仰陈登。
落月过三市,高秋问七陵。
河奔浩莽荡,岳削重崚嶒。
没羽真疑虎,疏韝乍纵鹰。
风烟身许混,天地目频瞪。
俗就谁心折,篇成岂价增。
拙于贫贱共,狂得古今憎。
岭表梁公实,山东李伯承。
宗徐少卓荦,榛也老飞腾。
独往时难遏,横行意颇矜。
英雄方识尔,踯躅有来朋。
眉宇千年色,襟期万壑冰。
过从原不偶,聚散忽因仍。
别路人如织,微官我独绳。
孤槎春气迥,双剑斗文凝。
酬酢怀翻切,浮沈道鲜能。
暂归依酒伴,随泊访渔灯。
此物期终遇,生予或可徵。
亦知疑白璧,代尔任青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写给好友李攀龙(字于鳞)的深情之作,用24句排律倾诉了知己之情与人生感慨。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孤独与相知(前6句)
诗人开篇用"四顾搔首""独抚膺"刻画孤独形象,像寒夜孤雁、折翅大鹏,直到遇见李攀龙这样的知己。"强为知己语"一句,透露着对这份友谊的珍视——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称为"故人"的。

2. 回忆共游时光(7-16句)
用"舟联""楼卧"等画面回忆二人同游经历:秋夜赏月、登高怀古,看黄河奔涌、山岳巍峨。他们像离弦的箭、放飞的鹰,在天地间自由驰骋。这段描写充满动态美,展现两个狂放文人意气相投的豪情。

3. 处世态度(17-24句)
直言自己"拙于贫贱共,狂得古今憎",表明宁愿保持狂傲本性也不愿妥协。提到梁有誉(梁公实)、李先芳(李伯承)等文人朋友,但最推崇的还是李攀龙"独往时难遏"的孤傲气质,用"千年色""万壑冰"比喻其高洁品格。

4. 离别与期许(后8句)
写分别后的境遇:自己为微官所缚,而怀念把酒论诗的时光。"双剑斗文凝"用宝剑相击火花比喻诗文切磋。最后以"白璧青蝇"的典故(喻小人谗言)作结,表示愿为好友抵挡诽谤,彰显深厚情谊。

诗中最动人的三点:
- 知己难求的珍贵:"忆自唯吾汝"说"这世上懂我的只有你"
- 文人傲骨的形象:"狂得古今憎"活画出不肯随波逐流的倔强
- 山河与友情交织:看黄河泰山时想着你,把深厚情感融入壮阔景物中

全诗像一封掏心窝子的长信,既有"我们当年多痛快"的回忆杀,又有"就算全世界误解你我也挺你"的兄弟誓言,读来能感受到穿越五百年的真挚友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