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醉意朦胧的诗人流连于小桥流水间的闲适画面。
前两句"小桥横断涧,扶醉往来轻"像电影镜头:一座小桥横跨山涧,微醺的诗人扶着桥栏,脚步轻飘地来回踱步。"轻"字用得妙,既写脚步轻,也暗示心情轻松。
后两句"日暮不归去,临流弄月明"更显趣味:天都黑了还不回家,偏要在溪水边玩月亮。一个"弄"字活画出诗人孩子气的举动,可能是用手拨弄水中月影,或是举杯邀月。这种任性的停留,恰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沉醉。
全诗短短20字,却用"醉"和"月"两个意象,把桥、水、人、月编织成水墨画般的意境。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不归去"的固执和"弄月明"的顽皮,让读者感受到诗人远离尘嚣、与自然相融的快乐。这种闲适自得的生活情趣,正是古代文人向往的诗意栖居。
潘希曾
潘希曾,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因灾异奏陈八事,指斥近幸。出核湖广、贵州军储还,不赂刘瑾,刘瑾大怒,矫诏廷杖除名。刘瑾伏诛,起迁吏科右给事中。嘉靖中历太仆卿,伏阙争大礼。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筑长堤四十余里,期年而成。历兵部左右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初四日卒于官,年五十七。赠兵部尚书。有《竹简集》及《奏议》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