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腊月里连续下雪的景象,以及雪对生活和自然的影响。
首联“一腊不虚度,三雪自相因”是说整个腊月没有白白过去,接连下了三场雪,一场接一场。这里的“不虚度”可以理解为雪给冬天增添了意义,让季节更完整。
颔联“暗添池上凌,稍压麦中尘”写雪的作用:池水结冰更厚了,田里的麦苗也被雪覆盖,尘土不再飞扬。雪不仅让景色更美,还保护了庄稼。
颈联“馀润想犹在,苦寒将及春”是说雪融化后,水分还留在土壤里,滋润万物;虽然现在寒冷,但春天快来了,给人一丝希望。
尾联“慇勤欲尽酒,扶养病衰人”转向人情——天冷时,诗人想多喝点酒暖身,同时也照顾体弱多病的人。这里透露出对生活的关怀,寒冷中仍有温暖。
全诗语言朴实,从自然景象写到人间温情,展现了冬天雪景的实用价值(如保护庄稼)和人情味(饮酒御寒、照顾病弱)。诗人没有刻意渲染雪的美丽,而是关注它给生活带来的实际好处,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助,读来亲切自然。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