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夜晚纳凉的闲适场景,语言清新自然,读来仿佛能感受到夏夜的凉风与荷香。
前两句写诗人拄着拐杖追寻柳荫下的凉意,最后在画桥南边放下折叠椅乘凉。一个"追"字特别生动,把夏日寻凉的行为写得像捉迷藏一样有趣,而"倚胡床"的姿势又透出十足的惬意。
后两句通过声音和气味继续营造夏夜氛围:月光下不知何处传来断断续续的船笛声,风停时池塘里的莲花静静散发着幽香。这里"参差起"形容笛声忽远忽近,"自在香"写出莲香不受风扰的自然状态,两个细节让整个画面顿时有了声音和气味。
全诗妙在没有直接说"多舒服",而是通过找凉快的地方、听笛声、闻荷香这些具体小事,让人真切感受到夏夜纳凉的愉悦。这种用生活小场景传递闲适心境的手法,正是宋代文人诗的典型特点。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