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褚参军梅君(二首选一)

江上烽烟烛帝州,内臣欢乐外臣忧。
简文东府千烧尽,皋露西台一哭休。
击楫未能延国祚,投鞭真可断江流。
遥怜倚马秋风客,咄咄书空志未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国家危难之际,内外官员截然不同的态度,以及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首联"江上烽烟烛帝州,内臣欢乐外臣忧"用对比手法,写江上战火映红京城,内臣(朝中权贵)只顾享乐,外臣(地方官员)却忧心忡忡。就像现代公司危机时,总部高管开派对,基层主管却在熬夜救火。

颔联"简文东府千烧尽,皋露西台一哭休"用历史典故:东晋简文帝面对叛乱无能为力,西汉苏武在边关痛哭也于事无补。这就像用历史案例说明,软弱和悲伤都解决不了现实危机。

颈联"击楫未能延国祚,投鞭真可断江流"最精彩。前句说祖逖中流击楫的壮志没能挽救东晋,后句说前秦苻坚的百万大军(投鞭断流)确实能碾压一切。这就像说:空有决心不够,但敌人实力太强,形成强烈反差。

尾联"遥怜倚马秋风客,咄咄书空志未酬"写诗人自己:像东晋袁宏那样倚马疾书的才子,如今只能像殷浩对着空气写字,满腔抱负无法实现。就像现代职场精英空有才能却无处施展,只能郁闷地对着电脑发呆。

全诗通过古今对比、虚实相生的写法,把战乱时期的荒诞景象、历史教训和个人愤懑融为一体。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明看透一切却无能为力"的苍凉感,就像清醒者看着巨轮沉没,这种共鸣穿越千年依然鲜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