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太宗纪
宫府相图势不收,国家何有各自谋。
纵无管蔡当时例,业已弯弓肯罢休!
弟兄相贼斁天伦,自古无如舜苦辛。
掩井捐阶危万死,不闻亲杀鼻亭神。
佐命诸公趣夜装,争言社稷要灵长。
就令昆季尸神器,未必唐家便破亡。
建成回马欲驰归,元吉行趋武德闱。
若使两人俱得去,却於何处极兵威?
嫡长承祧有大伦,老公爱子本平均。
只知世上寻常理,争信英雄解灭亲。
纵无管蔡当时例,业已弯弓肯罢休!
弟兄相贼斁天伦,自古无如舜苦辛。
掩井捐阶危万死,不闻亲杀鼻亭神。
佐命诸公趣夜装,争言社稷要灵长。
就令昆季尸神器,未必唐家便破亡。
建成回马欲驰归,元吉行趋武德闱。
若使两人俱得去,却於何处极兵威?
嫡长承祧有大伦,老公爱子本平均。
只知世上寻常理,争信英雄解灭亲。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兄弟争夺皇位的历史故事,用通俗的比喻和对比手法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
全诗分为五段,每段都在用不同角度说同一件事:亲兄弟为了权力互相残杀是违背人伦的,但在皇位争夺中却难以避免。
第一段说皇宫和政府势力互相算计停不下来,国家利益早被抛在脑后。就像拉开的弓,既然已经瞄准兄弟,怎么可能收手?
第二段用大舜的故事对比:舜的弟弟多次害他(比如推下井、拆台阶),但舜始终没报复。反观李世民,直接杀了兄弟。
第三段说大臣们连夜站队,都说要保江山稳定。其实就算让哥哥李建成继位,唐朝也不见得会亡国。
第四段是假设:如果李建成、李元吉当时逃掉了,李世民就没理由动用军队追杀。暗示这场兵变早有预谋。
第五段点明核心矛盾:按常理应该长子继承家业,父亲对儿子也该一视同仁。但英雄人物(指李世民)偏偏能狠心灭亲。
全诗最扎心的是把"寻常百姓家的道理"和"帝王家的残酷现实"作对比。就像在说:普通人觉得兄弟和睦是天经地义,但在皇位面前,亲情可能只是绊脚石。诗人没有直接评判对错,但字里行间透着对权力扭曲亲情的叹息。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