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洞庭吴不官

贫贱亦行役,风尘了不关。
心如太湖水,家在洞庭山。
作客有时倦,吟诗无日闲。
泉台遇同调,曾否忆人间。

现代解析

这首诗《忆洞庭吴不官》通过朴素的语言,展现了一个漂泊者的内心世界。

1. 漂泊中的坚守
开头两句“贫贱亦行役,风尘了不关”写诗人虽然生活贫苦,不得不四处奔波,但内心却不受世俗风尘的干扰。这里的“风尘”既指旅途的辛苦,也暗喻世间的纷扰。诗人强调自己虽身处困境,却保持超脱的心态。

2. 故乡与心灵的寄托
“心如太湖水,家在洞庭山”是诗的核心。诗人用“太湖水”比喻内心的平静,用“洞庭山”代表对家乡的思念。这两句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结合,表达出无论身在何处,心始终向往故乡的深情。

3. 生活的疲惫与诗意的慰藉
“作客有时倦,吟诗无日闲”写漂泊的疲倦,但诗人通过写诗来排解愁绪。吟诗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既是消遣,也是精神的寄托。

4. 超越生死的知音之思
最后两句“泉台遇同调,曾否忆人间”笔锋一转,想象死后在黄泉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是否会想起人间的往事。这里既有对知音的渴望,也透露出对人生的淡淡感慨,耐人寻味。

总结
这首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通过漂泊、思乡、写诗、怀友几个片段,刻画了一个清贫却精神富足的形象。诗人以自然景物为喻,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的宁静与孤独,以及对生命、艺术和友情的珍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