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千秋有东岩诗信师古和之矣次其韵

洼山插曾云,古诗荫修柏。
琅玕缭疏垣,为供窗户碧。
地灵轻俗驾,尽扫尘埃迹。
一新堂殿容,共诧今胜昔。
朅来厕嘉践,深衣曳方舄。
荒□障□风,积润藓侵壁。
可人茶供甘,乳窦出寒液。
□龛明石像,断碑摸铁画。
湍江激崩岸,道路几更易。
群山碧参差,眼境多克获。
穷幽老不能,负我登山屐。
狂歌击唾壶,醉墨纷狼藉(清周其悫《金石苑·阆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幽静画面,充满了对自然与人文交融之美的赞叹。

开头四句像用画笔勾勒场景:高耸入云的山峰上,古老的柏树投下绿荫,竹林像绿色屏风环绕着寺庙围墙,连窗户都映成了碧色。这里用"插曾云"形容山势陡峭,"古诗荫"暗示寺庙历史悠久。

中间部分写寺庙远离尘嚣的清净:地势灵秀让俗人不敢轻易打扰,殿堂修葺一新却保留着古朴韵味。诗人穿着宽袍木鞋来访,看到斑驳的墙壁长满青苔,石缝渗出的清泉被用来沏茶,残缺的古碑上还能辨认铁画银钩的字迹。这些细节透露出岁月沉淀的宁静美。

最后转入对山水变迁的感慨:江流冲刷着堤岸改变地貌,群山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诗人自叹年老力衰不能尽览幽景,只能饮酒题诗,在醉意中留下狂放的字迹。结尾"狼藉"二字反而透露出随性自在的趣味。

全诗妙在将自然景观、人文遗迹和个人感悟巧妙融合:石像与山泉同在,古碑与青苔共生,既写活了深山古寺的幽寂气质,又流露出文人访古的雅趣。最后借酒抒怀的率真,更给静谧的画面增添了生动气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