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钦叔内翰并寄刘达卿郎中白文举编修二首 其一

君性我所谙,我心君所知。
凡我之所短,君亦时有之。
谋事恨太锐,临断恨太迟。
持论恨太高,徇俗恨太卑。
人道自近始,贫富理不齐。
君自不得饱,欲疗何人饥。
乞醯乞诸邻,圣哲有明讥。
被发救乡人,智者所不为。
且如与人交,交有非所宜。
白黑不复择,豁豁倾心脾。
汎爱岂不可,后悔终自贻。
又如与人言,宁复无失辞。
刺口论成败,白眼谈歌诗。
世故彀黄閒,能不发其机。
闻君作损斋,似觉豪华非。
惩忿与窒欲,百年有良规。
与子各努力,岁晚以为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元好问写给朋友钦叔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朋友间坦诚相待的真挚情感。全诗用大白话讲就是:我懂你的性格,你也明白我的为人,咱俩其实都有相似的缺点。

诗人列举了四个"恨":做事太冲动(太锐)、做决定又犹豫(太迟)、说话太理想化(太高)、迎合别人时又太卑微(太卑)。这些既是说朋友,也是在说他自己,显得特别真实接地气。

中间部分像老友聊天一样给出人生建议:
1. 先管好自己再帮别人,就像自己都吃不饱还想着救济别人,连圣人都说这样不对
2. 交朋友要分人,不能对谁都掏心掏肺,否则迟早后悔
3. 说话要谨慎,别随便点评别人成败,更不要用轻蔑的态度谈论诗歌

最后提到朋友的"损斋"(可能是书房名),夸他开始戒除奢侈生活,并引用古人"控制怒气、克制欲望"的格言共勉,约好年底再互相监督进步。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像朋友间说悄悄话一样自然亲切
- 不摆大道理,说的都是人人都可能犯的毛病
- 既有批评又有鼓励,体现真正的友情
- 最后落在"我们一起改"的约定上,特别温暖

通过这首诗,我们能看到古人交友之道:真诚指出缺点,但不伤感情;给出建议,但不居高临下;最终目的是共同进步。这种朋友间的坦诚与温情,至今仍让人感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