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己卯承沈徵德顾翰学置酌禅寺见招猥鄙杯酒狼藉作此奉谢

陶公一饭期冥报,杜老三杯欲托身。
今日给孤园共醉,古来文学士皆贫。
就拈律句题行迹,更乞侯鲭赐美人。
公道吾痴吾道乐,要知朋友要情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禅寺中与朋友共饮时所作,表达了对友情和文学追求的感慨。

首先,诗中提到了“陶公”和“杜老”,分别指的是陶渊明和杜甫。陶渊明以清贫自守、安于田园生活著称,杜甫则是唐代著名诗人,生活坎坷,常以诗酒自遣。作者借用这两位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清贫生活的接受和对文学的执着追求。

接着,诗中提到“给孤园”,这是佛教中供养僧人的地方,象征着清净和超脱。作者与朋友在这里共饮,不仅是为了享受酒宴的快乐,更是在追求一种精神上的共鸣和超脱。

然后,作者提到“古来文学士皆贫”,这句话揭示了历史上许多文学家的共同命运:他们往往生活清贫,但精神富足。作者通过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前贤的敬意,也在自我安慰,认为清贫是文学创作的一部分。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就拈律句题行迹”,意思是自己即兴创作诗句,记录这次相聚的经历。接着,“更乞侯鲭赐美人”则是一种幽默的表达,作者在酒宴上向朋友讨要美食,暗含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放松的氛围。

最后,作者总结道:“公道吾痴吾道乐,要知朋友要情真。”意思是,别人可能觉得我痴迷于文学,但我自己却从中感受到快乐;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真情实意。这句话点明了诗的主旨:友情和文学追求是作者生活中的两大支柱,他在这两者中找到了快乐和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一次简单的酒宴,表达了作者对友情、清贫生活和文学创作的态度,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富足的生活理念。

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