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庭院的景象,并借音乐抒发了内心的感慨。
前两句写景:梧桐和竹子的枝叶交织在一起,在宽阔的庭院投下浓密的树荫。秋风吹过时,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与风声争鸣。这里用"争鸣"二字,把自然界的风声叶响写得生动有趣,好像它们在比赛谁的声音更动听。
后两句抒情:诗人听到有人弹奏《明君操》这首曲子,虽然曲调哀婉动人("可怜"在这里是可爱的意思),但总觉得比不上《高山流水》那样意境高远。这里用两首古曲作对比,暗含深意:《明君操》是诉说王昭君出塞的哀怨之曲,而《高山流水》象征知音相惜的旷达之情。诗人似乎在说:眼前景致虽美,却难觅知音;秋风落叶虽有意趣,终不及志同道合的畅快。
全诗妙在把视觉(桐竹交阴)、听觉(叶声琴曲)、情感(知音之叹)自然融合,用浅近的语言道出了文人雅士对精神共鸣的向往。就像我们现代人看到美景想分享却无人能懂的心情,诗中那种淡淡的遗憾很容易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