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简单却富有哲理的场景:诗人在暮秋时节倚靠南窗,内心满足,不再羡慕权贵。表面看,诗人只有一方小窗容身,远不如权贵的豪宅气派,但他却觉得这小天地比陈元龙(三国名士)的百尺高楼更令人自在。
诗中巧妙运用了对比手法:
1. "容膝无多地"(仅能容下膝盖的小空间)与"百尺楼"形成强烈反差
2. "偶向"(随意倚靠)与"傲公侯"(权贵的显赫)形成心态对比
核心思想是:真正的精神高度不在于物质条件。诗人通过小窗看到的不仅是秋景,更是一种超脱世俗的人生境界。住在简陋环境里,只要心灵自由,反而比住在豪华楼阁里汲汲营营的人活得更高贵。
这种"心安茅屋稳"的智慧,对现代人仍有启示:我们不必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内心的充实与平和才是真正的财富。
凌云翰
浙江仁和人,字彦翀。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