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陀寺和壁间诗韵二首 其二

使节驱驰万里游,何曾骑鹤上杨州。
萧萧疏雨空山夕,且办僧房一榻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使节在漫长的旅途中,最终选择在僧房中寻找片刻安宁的情景。

首句“使节驱驰万里游”,直接点明了使节长途跋涉的辛苦,他为了公务四处奔波,行程万里。这种奔波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劳累,更是一种精神上的疲惫。

第二句“何曾骑鹤上杨州”,使用了“骑鹤上扬州”的典故,意指追求虚幻的仙境或理想中的美好生活。这里的反问语气,表达了使节对那种虚幻生活的否定,他明白自己无法逃避现实,只能继续前行。

第三句“萧萧疏雨空山夕”,描绘了一个傍晚时分的场景:空旷的山间下着稀疏的细雨,显得格外寂静。这种景象与使节内心的孤独和疲惫形成了呼应,让他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倦意。

最后一句“且办僧房一榻谋”,使节决定在僧房中寻找片刻的安宁。这里的“一榻谋”表示他只需要一张床,短暂地休息一下,摆脱旅途的劳累。这种选择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以及对心灵休憩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使节的旅途和他在僧房中寻求安宁的情景,表达了人在繁忙和疲惫中,渴望片刻宁静的普遍情感。诗中的意象简洁而深刻,语言平实却富有感染力,能够让读者感同身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