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西湖六年矣忆幽居之趣率成四首 其二

山居起我早,晓色犹朦胧。漱齿下阶立,蕉竹清露浓。

白云褥低空,上承翠玉峰。氤氲蕴奇彩,俨若挂屏风。

山居虽云久,奇景偶一逢。伫兴若有悟,隔水闻清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清晨醒来时的所见所感,充满宁静悠远的意境。

开头四句像一组清晨特写镜头:天刚蒙蒙亮,诗人起床后一边刷牙一边走下台阶,看见芭蕉和竹叶上挂满晶莹的露珠。这里用"漱齿"这个生活细节,让画面特别真实亲切。

中间六句展现了壮观的云山画卷:低垂的白云像铺开的棉被,托着翡翠般的山峰。云雾中透出奇幻的光彩,整座山就像挂在空中的屏风画。诗人特意说这样的奇景住山里也不常见到,更显得此刻的珍贵。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正沉浸在美景中若有所思时,忽然听到对岸传来清越的钟声。这个结尾特别巧妙,钟声既打破了宁静,又加深了幽远的意境,让人联想到寺庙、禅意,给整首诗添了份超脱尘世的味道。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纪录片,从刷牙的特写慢慢拉开到云海山峰的大全景,最后用钟声作片尾曲。通过早起这件小事,写出了人与自然相遇的惊喜,以及那种"忽然明白点什么"的禅意瞬间。最打动人心的,是诗中那份对平凡生活中不平凡时刻的珍视。

陈曾寿

陈曾寿(1878~1949)晚清官员、诗人。字仁先,号耐寂、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人,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