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辞

太公严子陵,皤然两渔人。
文王尚西伯,光皇已中兴。
太公所以竟卷饵,子陵所以归垂纶。
趋向固异辙,出处同一心。
当日遭逢傥易地,两翁亦必随时而屈伸。
钓台高兮渭水清,或隐或显俱彰千古名。

现代解析

这首《出处辞》通过对比两位古代著名隐士——姜太公和严子陵的故事,探讨了人生选择和命运的主题。

首先,诗中的“太公”指的是姜子牙,“严子陵”则是东汉时期的隐士。两人都是历史上的著名渔人,但他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姜子牙最终成为周朝的开国功臣,而严子陵则选择了隐居山林,不愿出仕。

诗人通过对比两人的经历,指出虽然他们的选择不同,但他们的内心其实是一样的——都坚守了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姜子牙选择了出仕,帮助周文王建立王朝;严子陵则选择了隐居,保持自己的清高。诗人认为,如果当时两人的处境互换,他们也会根据情况做出相应的选择。

接下来,诗人通过“钓台高兮渭水清”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两位隐士的生活场景。钓台高耸,渭水清澈,象征着他们的品格高洁。无论是隐退还是出仕,他们的名字都因为各自的选择而流芳百世。

这首诗的核心思想是:人生的道路和选择可能不同,但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无论选择隐退还是出仕,都能留下不朽的名声。诗人通过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故事,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深刻理解: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坚守内心,都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总之,这首诗通过简单的对比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而在于你是否坚持了自己的内心和原则。这种思想既深邃又易于理解,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和命运的洞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