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坠应落花赓徐瑛韵

人道春归实不归,但知结实蕊枝稀。
昨朝一夜如膏雨,正是花成子就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变化和生命循环的深刻感悟。

首句“人道春归实不归”看似矛盾,其实是在说人们常说春天回来了,但实际上春天并没有真正回来。这里的“春归”可以理解为人对春天的一种期待和感觉,但自然界的春天并非完全按照人的期望来表现。

接下来,“但知结实蕊枝稀”则进一步解释了春天的微妙变化。虽然春天来了,但植物结实的迹象并不多,花蕊和枝条看起来还很稀疏。这反映了春天初期的特点,万物复苏,但还未达到繁茂的状态。

第三句“昨朝一夜如膏雨”突然转换了场景,描述了昨夜下了一场如膏般的雨。“膏雨”在这里形容雨水滋润,如同膏油一般,给大地带来了生机。

最后一句“正是花成子就时”则总结了这场雨的作用。雨水滋润了大地,正是花朵盛开、果实成熟的时机。这里作者通过雨水的滋润,巧妙地表达了生命的成长和成熟的自然规律。

整首诗词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生命的循环和变化,表达了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