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雁

春渚别未久,秋风来有期。
年年燕归日,是汝度关时。
玉关万里音书绝,八月悲风三尺雪。
何似飞来汉水头,湘浦芦花洞庭月。
花满寒汀月满塘,鸳鸯鸂鶒两相忘。
啼晴杜若丛边雨,卧冷蒹葭叶上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大雁南飞的秋景图,通过自然意象传递思念与孤独之情,语言优美如画。以下用三个层次解析:

第一层:时间与距离的思念
开头用"春渚别未久"点出分别时间不长,但秋风已至,暗示思念之深。"年年燕归日"以大雁定期迁徙对比人世无常,带出"玉关万里音书绝"的阻隔——边关遥远,书信断绝,八月飞雪的苦寒更添凄凉。

第二层: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诗人用"何似"转折,幻想大雁飞向温暖的南方:汉水、湘江、洞庭湖的芦花与月光,构成水墨画般的宁静景象。这里"鸳鸯鸂鶒两相忘"的细节很妙,用成双水鸟的惬意反衬孤雁(或游子)的形单影只。

第三层:自然意象的深意
后四句像一组电影特写:月光下的花丛、塘水、啼叫的杜若(香草)、沾霜的蒹葭(芦苇)。这些景物看似闲笔,实则用"寒汀""冷叶"暗藏孤寂,连晴天的雨滴、白天的霜都带着寒意,把情绪融入景中,引发读者对羁旅之人的共情。

全诗精髓:表面写雁,实则写人。通过候鸟迁徙的必然性,道出人生离别的无奈;用南北气候差异,放大思念的苦楚。最动人处在于不直接抒情,而让读者从"三尺雪"与"洞庭月"的对比中,自己体会那种跨越时空的牵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