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汲汲岁年徂,惨惨冰霜厉。
君子不遑舍,明发戒行李。
南台雄且高,国家所仗倚。
辟掾无凡材,今子足称是。
谔谔锄奸贪,轩轩摄悍鸷。
风俗归之正,郡邑得以治。
御史不敢争,简书岂非议。
捣空狐狸穴,动有鹰隼气。
仕宦等一掷,名节在万世。
皇皇吾君业,正朔越裳被。
今岁一再敢,求言弭灾异。
况子得言秋,盍体尧舜意。
吾师范德机,每与论兹事。
露坐山月高,抚剑各流涕。
我本沧浪人,鼓枻从此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正直官员的为官之道和家国情怀,语言质朴却充满力量。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官员形象——像老鹰抓狐狸的斗士
诗中用"捣空狐狸穴"比喻官员打击贪官污吏,用"鹰隼气"形容其雷厉风行的作风。这位官员在南台(类似古代监察机构)工作,不惧权贵("御史不敢争"),整顿官场歪风,让地方恢复秩序。他视名节重于仕途("仕宦等一掷,名节在万世"),展现古代清官的风骨。

二、时代背景——灾异频发的多事之秋
"今岁一再敢"暗示当时天灾人祸不断,朝廷下诏求言("求言弭灾异")。诗人借古喻今,用"越裳被"(周朝时南方小国献白雉的典故)暗指当朝需要贤臣辅佐,像尧舜时期那样广开言路。

三、诗人情怀——月下拭剑的忧思
结尾处最动人:诗人和朋友(范德机)在月下露坐,抚剑流泪。这个画面既包含对现实的无奈("流涕"),又暗藏报国之志("抚剑")。最后"鼓枻从此始"(划船出发)的典故,表明诗人虽心系沧浪(隐士居所),但仍选择继续前行。

全诗亮点在于将官员比作"鹰隼",把贪官比作"狐狸",用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来映射官场斗争,既生动又深刻。而月下拭剑的细节,让家国情怀有了具体可感的画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