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清贫却自在的生活,充满了宁静淡泊的意境。
前四句写居住环境:屋子简陋空荡(萧疏甚),但主人甘于这样的生活(幽人卜居)。风从墙缝钻进来(绪风穿隙),月光透过破窗洒落(漏月射窗),这些自然元素反而让房间更显清幽。这里用"穿隙""射窗"的动词,把风和月光写得像调皮的孩子,给冷清的环境增添了生气。
后四句写日常生活:白天看农民春雨中耕作(农事春耕雨),夜晚静心读书(斋心夜读书)。最后两句有点反讽——明明盛世有荣华富贵(明时多玉帛),但隐士门前只有简陋的车马(安车指普通马车),暗示主人主动选择了清贫。
全诗妙在把贫困写得很美:漏风的墙成了自然的画框,破窗是月光的舞台,种地读书比当官更自在。诗人用"虚""惯"这些字眼,把清苦转化成一种习惯成自然的洒脱,让人感受到隐士乐在其中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