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吴王上将顾处微诗


邈矣大昧。
造化明明。
物以曲全。
人以直生。
类聚百族。
羣分万形。
员渊挺隋。
方川吐琼。

蔼蔼洪族。
天禄攸蕃。
神绥厥本。
道裕其源。
条有丰叶。
波无辍澜。
烈风时播。
芳响世繁。

曰繁曰赜。
载德于兹。
克文克敏。
乃惠乃慈。
遵彼洪流。
薄言咏之。
好是神契。
聊与之期。

仁勇同宅。
文武相纷。
王谓御事。
谁抚上军。
于时翻飞。
虎啸江濆。
式遏不虞。
俾也无尘。

三代既远。
直道垂音。
非齿焉尚。
非德孰钦。
钻仰自古。
鲜曰在今。
匪唯形交。
殷荐其心。

心以殷荐。
分以道成。
祗服惠顾。
畴此深情。
亦有芳讯。
薄载其诚。
岂无春晖。
兹焉可荣。

大道易闻。
崇轨难袭。
孰云匪衍。
咎吝尤集。
敢谢不佞。
栖山自戢。
临篇焉愧。
德輶辞辑。

翩彼日月。
逝犹骇电。
朝华未厌。
夕风已扇。
诗亦有悲。
无几相见。
怀德叹心。
于焉东眷。

平津晚贡。
贡公后征。
陟彼玉阶。
黄发来升。
灵卉三秀。
芳草秋兴。
唯颐清神。
福禄是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陆云写给吴国将领顾处微的赠答诗,通过九个段落展现了多重内涵:

1. 自然与人生的哲理
开篇用"造化明明"揭示自然规律——万物以弯曲形态生存(如河流蜿蜒),而人类应当正直为人。用"圆渊方川"比喻不同特质的人各有所长,暗示顾处微如美玉般出众。

2. 对将门世家的赞美
第二段以"洪族"形容顾家世代显赫,像大树丰茂、波涛不息。用"烈风播芳"的比喻,称赞这个家族代代都培养出优秀人才。

3. 品德修养的推崇
强调真正的价值在于"仁勇同宅"(仁德与勇气兼备)、"文武相纷"(文武双全)。通过"虎啸江濆"的雄壮意象,暗喻顾处微镇守边疆的英姿。

4. 对纯真时代的怀念
第五段感叹三代(夏商周)之后,世人不再重视品德与年龄。用"钻仰自古"表达对古代直道精神的追慕,暗示当下社会需要这种品质。

5. 真挚友情的刻画
"岂无春晖"的比喻尤为动人——将友情比作春天的阳光,虽然朴素但温暖可贵。最后用"芳草秋兴"的意象,表现虽到人生秋季(晚年)仍保持高洁。

6. 处世智慧的劝诫
第七段提醒"崇轨难袭"(高尚德行难以模仿),劝对方要谦虚。结尾的"栖山自戢"(隐居修身)既是自谦,也暗含对功成身退的期许。

全诗通过自然意象(风云、草木、山川)与历史典故的交织,既赞美了将领的才能,又传递了作者对正直品格的坚守,以及对真挚情谊的珍视。最精彩的是将军事将领的刚健形象(如虎啸)与文人追求的柔美意象(如芳草)自然融合,展现出刚柔并济的审美境界。

陆云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官员、文学家,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五子。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陆云少聪颖,六岁即能文,被荐举时才十六岁。后陆云任吴王司马晏的郎中令,直言敢谏,经常批评吴王弊政,颇受司马晏礼遇,先后曾任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清河内史等职。陆机死于“八王之乱”而被夷三族后,陆云也为之牵连入狱。尽管许多人上疏司马颖请求不要株连陆云,但他最终还是遇害了。时年四十二岁,无子,生有二女。由门生故吏迎葬于清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