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岳行
岱宗苍苍肇开辟,元气坱圠露鳌脊。
悬崖峻岭接穹窿,走涧飞峦堆怪石。
山形变态苦不常,映月双岩透雪白。
雷车飞马时往来,秘府幽都鬼神宅。
我来已是二月中,满眼黄尘暗阡陌。
瓣香再拜恳神祗,愧我乏材躬自责。
愿祈国祚亿万年,岁稔时和春拍拍。
贪婪蠹政扫无踪,奖掖贤能放邪僻。
油然肤寸合阴云,甘澍连宵苏地脉。
群峰乱削翠芙蓉,列岫横陈玉圭璧。
东郊南亩事耕耘,红是杏桃青是麦。
九重雨露挹清尘,稽首神功手加额。
士民歌舞颂升平,尽说宜时好膏泽。
肩舆今日始登山,路入天门天咫尺。
崎岖石磴十八盘,玉女神池沁元液。
磨崖尚有秦汉碑,古体昏讹半摧折。
唐与晋与封禅坛,雨暗苔侵几朝夕。
卧龙蛰起石窍寒,元鹤睡足林烟碧。
洞天深处何人居,紫府神君蓬岛客。
凉风飕飕吹我衣,两腋顿然生羽翮。
嗟予不有清净缘,杖履何由脱尘迹。
神游八表醉骑鲸,长啸一声天地窄。
君不见日观峰,峰头便见东海东。
晓鸡未唱日已出,海波灿烂山玲珑。
悠然登览渺无际,齐中九点氤氲中。
又不见五株松,嶙峋老干蟠苍龙。
异哉斯游更奇绝,野鹤笑我何从容。
揽衣掉臂山下去,夕阳澹澹烟光浓。
悬崖峻岭接穹窿,走涧飞峦堆怪石。
山形变态苦不常,映月双岩透雪白。
雷车飞马时往来,秘府幽都鬼神宅。
我来已是二月中,满眼黄尘暗阡陌。
瓣香再拜恳神祗,愧我乏材躬自责。
愿祈国祚亿万年,岁稔时和春拍拍。
贪婪蠹政扫无踪,奖掖贤能放邪僻。
油然肤寸合阴云,甘澍连宵苏地脉。
群峰乱削翠芙蓉,列岫横陈玉圭璧。
东郊南亩事耕耘,红是杏桃青是麦。
九重雨露挹清尘,稽首神功手加额。
士民歌舞颂升平,尽说宜时好膏泽。
肩舆今日始登山,路入天门天咫尺。
崎岖石磴十八盘,玉女神池沁元液。
磨崖尚有秦汉碑,古体昏讹半摧折。
唐与晋与封禅坛,雨暗苔侵几朝夕。
卧龙蛰起石窍寒,元鹤睡足林烟碧。
洞天深处何人居,紫府神君蓬岛客。
凉风飕飕吹我衣,两腋顿然生羽翮。
嗟予不有清净缘,杖履何由脱尘迹。
神游八表醉骑鲸,长啸一声天地窄。
君不见日观峰,峰头便见东海东。
晓鸡未唱日已出,海波灿烂山玲珑。
悠然登览渺无际,齐中九点氤氲中。
又不见五株松,嶙峋老干蟠苍龙。
异哉斯游更奇绝,野鹤笑我何从容。
揽衣掉臂山下去,夕阳澹澹烟光浓。
现代解析
这首《岱岳行》是一首描写泰山壮丽景色和抒发登山感悟的古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它的魅力:
1. 泰山的雄伟与神秘
诗人用夸张的比喻描绘泰山的险峻和奇幻:
- 把山比作巨鳌的脊背,悬崖怪石像是从天而降,突出泰山磅礴的气势。
- 写山中云雾缭绕如"雷车飞马",山洞幽深似"鬼神宅",赋予泰山神话色彩。
2. 登山者的虔诚与祈愿
诗人登山时带着敬畏之心:
- 他焚香祭拜,祈求国家昌盛、风调雨顺,展现古人对自然的敬畏。
- "愧我乏材躬自责"一句,流露出谦卑自省的态度。
3. 登山过程的生动体验
诗中详细描写了登山过程:
- "十八盘"的险峻山路、玉女池的清凉泉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 看到秦汉古碑、封禅遗迹时,引发对历史的感慨。
4. 登顶后的震撼感受
诗人登上日观峰后:
- 看到东海日出、云海苍茫的壮丽景象,产生"天地窄"的渺小感。
- "两腋生羽翮"的比喻,生动表达了他飘飘欲仙的畅快心情。
5. 全诗的艺术特色
- 语言既有"翠芙蓉""玉圭璧"等精致比喻,也有"野鹤笑我"的幽默笔触。
- 通过空间转换(山脚-山腰-山顶)和时间变化(登山-观日-下山),形成完整的登山叙事。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不仅记录了泰山的美景,更通过登山过程展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诗人把个人祈愿、历史沉思和自然感悟融为一体,让读者看到中国人对山岳的独特情感——既是敬畏的祭祀对象,又是寄托情怀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