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龙王长老法赞用旧韵先公佳城与寺相直

堂堂感麟翁,耿耿跨箕尾。
已垂百世芳,何用东山起。
平生梦奠处,郁郁佳城启。
禅枝附奕叶,鱼粥常千指。
老龙卧颓波,秀木森嶷峙。
堆螺沃黛山,泻玉摐金水。
上人一锡拄,心寂倦他徙。
我亦希子文,仕已忘愠喜。
时来语道要,中立旁不倚。
而君乐幻空,说定不说止。
永怀先觉人,愧发汗流泚。
彝伦出笔削,一是无彼此。
修程不自勉,九十半百里。
相彼嗅世芬,所向辄摇弭。
未知吾相马,异质遗毛齿。
更须求真龙,万古资一洗。

现代解析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界和修行态度的思考,通过几个生动的比喻传递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的前半部分用"感麟翁"(指孔子)和"箕尾"(星宿名)的典故,说明真正伟大的人不需要刻意追求功名,就像孔子那样自然流芳百世。又以"老龙卧颓波"比喻德高望重者处变不惊,"秀木森嶷峙"形容品格高尚者卓尔不群,用山水意象(堆螺沃黛山、泻玉摐金水)描绘出一个超然物外的修行环境。

中间部分通过对比两种人生态度:一种是像作者这样追求"子文"(指正直品格)的为官者,保持中立不倚的态度;另一种是像"上人"(高僧)那样超脱世俗,追求"幻空"境界。作者坦言自己还达不到先贤的境界,为此感到惭愧。

最后用三个精彩比喻讲修行之道:
1. "九十半百里":走一百里路,走到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说明修行越到后面越难
2. "嗅世芬"的比喻:批评那些被世俗名利诱惑就动摇的人
3. "相马"的典故:真正的好马不能光看毛色,暗示看人要看本质

全诗核心思想是:人生应该追求更高境界,不要被表象迷惑,要像"求真龙"那样探寻本质,这样才能达到"万古资一洗"的澄明境界。诗中既有对先贤的敬仰,也有自我反省,更有对修行真谛的深刻领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