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古老杉树的沧桑形象,通过树的生命历程传递出深沉的历史感。
前两句写杉树的来历:这棵占地一亩的大树被青苔覆盖,是古代高僧昙猷亲手栽种的。"手自栽"三个字让千年古树突然有了人的温度,我们仿佛看见一位僧人弯腰种树的身影。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古杉的坚韧:树冠高耸承接甘露,盘根错节抵御狂风。树皮黑如垂天之云,树心却已苍老如灰。这里用"丹心阅世灰"的巧妙比喻,把树拟人化为一位看尽世事的老人。
最后两句最动人:杉树的"儿孙"(可能指周围小树或落叶)都已轮回多次,唯有它始终独自伫立在暮色中。这个画面既孤独又庄严,让人感受到时间的力量——在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类的生命就像匆匆过客。
全诗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古杉的描写,自然流露出对生命、时间和历史的思考。诗人用大树作为见证者,把个人感悟融入自然景物,让读者在苍劲的树影中体会到深沉的人生况味。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