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卿农部(宗海)出都抵潮小住,将归武平,赋别 其二

岸花送客绿篷忙,天上初回粉署郎。
南海约寻光孝寺(有羊城之约。),西山归访读书堂(武平西山有李纲读书堂遗址。)。
江湖游草添行卷,风雪寒梅问故乡。
佳话闺中应说遍,良人执戟在明光。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朋友王汉卿从京城调任到潮州,短暂停留后将回武平老家,诗人写诗为他送别。

前两句用生动的画面开场:岸边花朵仿佛在忙着送别,绿船篷也显得匆忙,这位刚从京城回来的官员("粉署郎"指中央机构的官员)即将启程。这里用拟人手法让景物也参与送别,显得情意绵绵。

中间四句交代了朋友的行程计划:先到广州寻访光孝寺(暗示两人有约在广州再聚),再回武平探访李纲读书堂遗址。诗人想象朋友一路会写下新的诗篇("游草"指旅行诗),就像迎着风雪绽放的寒梅一样高洁。这里用"问故乡"的拟人手法,把寒梅写得像在问候归乡的游子。

最后两句转到温馨的家庭场景:诗人的妻子("闺中")一定会把丈夫在京城为官("执戟明光"指担任要职)的佳话讲给亲友听。这里突然从送别转到家庭话题,显得亲切自然,也暗示朋友事业有成、家庭美满。

全诗把送别之情、行程计划、诗歌创作、家庭生活巧妙融合,既有对朋友才干的赞赏,也有对他归乡探古的期待,还有对他家庭幸福的关心,情感丰富而真挚。用"绿篷忙""寒梅问故乡"等生动意象,让普通的送别显得诗意盎然。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