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新秋寄骥沙徐仲宣
秋色洁于雪,澄湛到帘钩。凭轩忆尔更剧,君亦念余不。
记客泉亭草寺,闲弄吟篷钓笛,相与狎沙鸥。一笑别君去,四节忽如流。
大江边、残照里,仲宣楼。烟波虾菜,料尔生计尽优游。
此地孤城绝岛,长被蛟涎兔汁,鍊足一天秋。横竹吹阿滥,叫醒千古愁。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秋天里对远方朋友的思念,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上片开头用"秋色洁于雪"形容秋天的清澈透亮,像雪一样纯净。诗人靠在窗边,特别想念朋友徐仲宣,也想知道对方是否也在想自己。接着回忆过去一起游玩的情景:在泉边的亭子、草寺里闲逛,一起吹笛钓鱼,和沙鸥玩耍。那时候多开心啊!可转眼间分别已经很久,四季像流水一样飞快过去。
下片想象朋友现在的生活:在大江边的仲宣楼上,看着夕阳,靠打鱼种菜过着悠闲日子。而诗人自己所在的地方却很荒凉,像孤岛一样,整天被雾气笼罩。最后诗人吹起笛子,笛声仿佛唤醒了千百年的愁绪。
整首词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
1. 用"秋色洁于雪"这样新颖的比喻,把秋天的清爽感写活了
2. 回忆和想象交织,既有甜蜜的往事,又有对友人现状的关切
3. 结尾的笛声把个人思念升华成一种跨越时空的永恒愁绪
4. 语言明白如话,就像在和朋友聊天一样自然亲切
这种对友情的珍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很容易引起现代人的共鸣。虽然写的是古代文人的生活,但那种真挚的情感是相通的。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