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人在雨夜里的微妙心理变化,非常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体验。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写下雨时的心情变化:刚开始下雨时,诗人还担心雨会停(说明当时盼雨),现在却整夜听着雨声觉得寒冷刺骨(说明此刻厌雨)。同样的雨声,因为心境不同,听起来完全不一样了。
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方式点明主题:其实雨声本身没有变化,是听雨人的内心状态改变了。就像我们生活中,开心时觉得雨声浪漫,烦闷时觉得雨声吵闹,变的不是雨,而是我们的心情。
全诗用"初愁""怕"等直白的词,配合"一样声""两样听"的巧妙对比,把人类情绪影响感知的普遍现象写得生动有趣。这种对日常心理的细腻捕捉,正是诗歌打动人心的地方。
林希逸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