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临高山寺庙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壮阔与禅意。
前两句写登山时的爽快感受:站在高高的中峰上俯瞰,仿佛能看见整个天空,六月登山格外清凉畅快。这里用"俯诸天"的夸张手法,突显山势之高。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山景:泉水从山顶喷涌而下,雷声从山脚传来(形成上下呼应的动态画面)。站在经楼上能望见群峰排列,而佛塔前虔诚的香火正在燃烧。这里通过"泉迸"、"雷鸣"等动词让景物活起来,同时"佛塔投诚"的描写自然引出宗教氛围。
最后两句最有人情味:寺里的僧人似乎怜悯世人烦恼太多,整夜诵经的声音(梵声)像在唤醒沉睡的人们。这里把钟声比作唤醒迷途之人的良药,透露着作者对佛教智慧的认同。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先是大远景的山势,接着是山泉、雷声的特写,然后是经楼上的俯瞰视角,最后定格在深夜诵经的僧人身上。在壮丽自然景观中融入人文关怀,让读者既能感受山川之美,又能体会禅意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