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古岸边的野草景象,通过草的颜色变化和生长环境,引出诗人内心的愁绪和对往事的追忆。
前两句"浅碧与深绿,萋萋古岸傍"直接描写野草的颜色和生长地点。浅绿和深绿交错的野草茂盛地生长在古老的河岸边,这里用两种绿色表现出野草的生机,但"古岸"二字又暗示了环境的荒凉。
中间四句转入抒情。"旅愁生暮色"说暮色勾起了旅途中的愁思,"吟思发清光"则写诗兴在清冷的光线中萌发。接着描写雨后小径被雨水浸湿,烟雾笼罩着残破的围墙,这些景物都带着几分凄凉。
最后两句"更堪思往事,金谷旧年荒"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的荒草联想到历史上著名的金谷园(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后荒废),用这个典故暗示繁华易逝、盛景难再的人生感慨。
整首诗以草为线索,由景入情,通过野草、古岸、暮色、雨径、残墙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沧桑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伤。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让读者在平凡的景物中感受到深刻的人生哲理。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