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六首 其六
天然生趣费工夫。
渲染不施朱。
吴绫一幅铺就,看幽禽。
竞绕花须。
拈出妍枝懒叶,描他唤友将雏。
当年乐事羡清娱,画笔更萧疏。
镜奁斜倚图成后,对哺糜、一点春酥。
为问凝云山色,较伊眉黛何如。
渲染不施朱。
吴绫一幅铺就,看幽禽。
竞绕花须。
拈出妍枝懒叶,描他唤友将雏。
当年乐事羡清娱,画笔更萧疏。
镜奁斜倚图成后,对哺糜、一点春酥。
为问凝云山色,较伊眉黛何如。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生动自然的工笔花鸟画,展现了艺术与生活的和谐之美。
上阕写画家创作过程:画家舍弃浓艳的朱红色彩,用素雅手法在吴绫(一种高级丝绸)上描绘自然野趣。画中幽静的禽鸟绕着花蕊嬉戏,画家精心挑选最美的花枝和慵懒的叶片,刻画鸟儿呼朋引伴、哺育幼雏的温馨场景。这里用"懒叶"二字特别传神,赋予植物拟人化的慵懒情态。
下阕转入抒情:回忆当年作画时的快乐时光,画笔虽简淡却充满意趣。画作完成后,女子斜靠梳妆台欣赏,画面定格在她哺乳时流露的春日般温柔。"一点春酥"这个比喻极妙,把母亲哺乳的温情比作融化的春雪。结尾用女子眉毛与远山比较的俏皮问句,既赞美了画中人的美貌,又暗示画作已达到"眉目传情"的境界。
全词最精彩的是将绘画、自然与生活情感完美交融。画家不追求华丽技法,而是捕捉生活中"幽禽绕花""母鸟哺雏"这些动人细节,最终画作不仅能"传形",更能"传情",让观者感受到春日般的温暖生机。词中"懒叶""春酥"等新鲜比喻,以及结尾的拟人化提问,都体现了艺术家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诗意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