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

高风吹玉柱,万籁忽齐飘。飒树迟难度,萦空细渐销。
松泉鹿门夜,笙鹤洛滨朝。坐与真僧听,支颐向寂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风吹风筝的生动画面,同时融入了禅意与自然之美。

前四句写风筝飞天的场景:首句用"玉柱"比喻风筝线,高风将风筝吹得像擎天柱般直入云霄;第二句"万籁齐飘"形容风筝带动周围声响一齐飞升的动感;三四句写风筝在风中摇摆的细节——掠过树梢时显得迟缓,飘在空中时又逐渐变小,仿佛要消失。

后四句转入意境升华:五六句用两个典故,"松泉鹿门"让人联想到隐士的闲适,"笙鹤洛滨"暗含仙人乘鹤的飘逸,将风筝比作连接尘世与仙境的桥梁;结尾两句最妙,诗人与僧人静坐聆听风筝之声,支着下巴独享这份寂静,把寻常的放风筝活动写出了禅意。

全诗妙在将日常景物写出超脱之感,风筝线成了连接天地的通道,风声化作天籁之音,最后回归心灵的宁静。诗人通过放风筝这件小事,传递出对自由、超脱的向往,以及享受孤独的雅趣。

司空曙

司空曙(生卒年不详),字文初(《唐才子传》作文明,此从《新唐书》),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唐时广平府辖区为现在的广平县和永年县等。依《永年县志》记载,司空曙为今天的永年县)人,唐朝诗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司空曙为人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同时期作家有卢纶,钱起,韩翃等。他的诗多幽凄情调,间写乱后的心情。诗中常有好句,如后世传诵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像是不很着力,却是常人心中所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