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二首,与本调不同)
去岁迎春楼上月,正是西窗,夜凉时节。
玉人贪睡坠钗云,粉消妆薄见天真¤
人非风月长依旧,破镜尘筝一梦经年瘦。
今宵帘幕扬花阴,空馀枕泪独伤心。
今日相逢花未发,正是去年,别离时节。
东风次第有花开,恁时须约却重来¤
重来不怕花堪折,只恐明年花发人离别。
别离若向百花时,东风弹泪有谁知?
玉人贪睡坠钗云,粉消妆薄见天真¤
人非风月长依旧,破镜尘筝一梦经年瘦。
今宵帘幕扬花阴,空馀枕泪独伤心。
今日相逢花未发,正是去年,别离时节。
东风次第有花开,恁时须约却重来¤
重来不怕花堪折,只恐明年花发人离别。
别离若向百花时,东风弹泪有谁知?
现代解析
这首词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两段相似的春日场景,却承载着完全不同的情感重量。
第一段是甜蜜的回忆:去年春天,月光洒在西窗上,凉风习习的夜晚。心爱的女子睡意朦胧,发钗歪斜,褪去妆容后露出纯真的面容。这里用"坠钗云"的细节,生动刻画出恋人慵懒可爱的模样。
第二段笔锋一转:同样的春天,同样的西窗,但物是人非。当初的甜蜜已成"破镜尘筝",只剩消瘦的思念。夜晚的花影下,只有泪水相伴。这里"破镜"暗示感情破裂,"尘筝"表示欢乐不再。
下半阕写重逢:今年相逢时春花未开,恰似去年分别的时刻。虽然约定花开时再聚,但词人突然意识到更深的恐惧——就算明年花开了,人可能又要分离。最后两句尤为动人:如果在百花盛开时分别,那春风吹落的究竟是花瓣,还是离人的眼泪呢?无人知晓。
全词巧妙运用"花"的意象贯穿始终:去年花下相守,今年花未开时重逢,担忧明年花开时别离。通过花开花落的自然循环,反衬人世聚散的无常。语言看似平实,却通过时间跳跃和意象叠加,让读者感受到爱情从甜蜜到苦涩的全过程,最后留下悠长的怅惘。
冯延巳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