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青阳县云松台远眺九华山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幅超脱尘世的山水画卷。
开篇两句直接点明地理位置——县城的城门遥对着九华山,每天都能看到如画般的美景。这里用"天开图画"形容自然风光像上天展开的画卷,突出景色的壮丽。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山间景致:清晨的云雾沾湿了山上的铜制碑文(铜篆),晴日里青翠的山色笼罩着寒凉的砚池(可能指山间水池)。通过"湿"和"寒"两个字,让云雾和山色都有了触感,画面顿时生动起来。
随后笔锋一转,用对比手法写人间与天上的差别:人间官府里是奔波的红尘马(指忙碌的官场生活),天上神仙用的是白玉盘(象征清雅脱俗)。这一对比突出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什么时候才能高卧在云松之间,在夜深时伸手触摸北斗星呢?"仰攀北斗"这个动作既写实(夜晚看星),又暗含追求高洁境界的寓意,把整首诗的意境推向高峰。
全诗最妙处在于:明明写的是眼前实景,却通过"图画""神仙""北斗"等意象,把山水提升到了精神家园的高度。作者对官场生活的疏离感,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都融化在这幅山水画里,读来既见美景,又见心境。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