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朋友春日同游四明山的愉快经历,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闲适自在的心情。
开篇"乍晴天宇莹无尘"用雨后初晴的澄澈天空,营造出清新明净的氛围,暗示这次出游的好时机。"短策轻衫"的装束描写,展现出轻松惬意的出游状态。
中间四句生动刻画了山行体验:鸟鸣仿佛在热情招呼游人,连绵青山像在主动迎接。当远离尘嚣进入山中,清澈的溪水和嶙峋的山石让人倍感亲切。这里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以灵性,把山水写得充满人情味。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尽情游玩不必计较时间,这样美好的春日远足才算不负春光。表达了纵情山水、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晴空、鸟鸣、青山、溪石等意象,构建出明快生动的春日山景图。诗中流露出的闲适愉悦之情,能让读者感受到与自然亲近的纯粹快乐,体会到简单出游带来的心灵满足。
孙应时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