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从繁华都市返回清幽寺庙的心路历程,展现了超脱世俗的禅意境界。
首联"偶思皇泽来丹阙,却为禅斋返旧琳"用对比手法,点明主题:僧人虽然偶尔会想起皇城的恩泽(丹阙指皇宫),但最终还是选择回到青灯古佛的禅院(旧琳指寺庙)。这种选择暗示了精神追求高于世俗名利。
颔联"岭上白云终挂念,人间余事不关心"是全诗精华。用"岭上白云"这个清新意象,象征僧人心中牵挂的只有山间自在的云朵,对人世间的琐事完全不在意。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正是禅宗追求的境界。
颈联"澄潭雨过秋涵月,古桧风生夜对琴"转入景物描写。雨后的潭水映秋月,古树随风发出琴瑟般的声响,这两个画面既宁静又充满禅意,用自然之美烘托僧人内心的澄明。
尾联"闻道石桥多胜境,几时相伴一间寻"以期待作结。听说寺庙附近的石桥风景绝佳,诗人期待能与志同道合者一同寻幽访胜,表达了对清净修行生活的向往。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白云""澄潭""古桧"等意象,营造出空灵淡远的意境。诗人用看似简单的景物描写,传递出深刻的禅理:真正的修行不在于身处何地,而在于内心能否像山间白云般自由无挂碍。这种将哲理融入景物的写法,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舒雅
(?—1009)宣州旌德人,字子正。第进士。久仕南唐李氏。归宋,为将作监丞,后充秘阁校理。善属文。太宗太平兴国中,参与编纂《文苑英华》。淳化中,校定经史诸书。真宗咸平末,出守舒州,秩满乞致仕,掌灵仙观。在观累年,以优游山水吟咏自娱。卒年七十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