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家观画

冰蚕吐丝织纤纨,妙娥貌(自注:入声。)玉轻邯郸。
曲眉浅脸鸦发盘,白角莹薄垂肩冠。
铜青罗衫日月团,红裙撮晕朝霞乾。
手中把笔书小字,字以通情形以观。
形随画去能长好,岁岁年年应不老。
相逢熟识眼生春,重伴忘忧作萱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古代仕女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画中女子的永恒之美。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前六句是工笔画般的细节描写:用"冰蚕丝织成的细绢"比喻画纸的精致,画中女子有着"比邯郸美女更轻盈"的体态。她梳着鸦羽般的发髻,戴着晶莹的薄纱头冠,穿着绣有日月图案的青罗衫,红裙像朝霞般绚烂。这些描写就像用文字在作画。

2. 中间四句点明画作的神奇:女子手中执笔写字,这些字能传递情感。画中的形象能永远保持青春,"年年岁岁不会老",道出了绘画定格时光的魔力。

3. 最后两句抒发观画感受:每次看画都像遇见故人般亲切,这幅画就像一株忘忧草,能驱散观者的忧愁。这里把画作比作《诗经》里象征忘忧的萱草,突出了艺术作品的治愈力量。

全诗妙在将"画中美人"和"画作功能"双重主题完美结合。既展现了工笔画的精细之美,又揭示了艺术超越时间的永恒价值,最后升华到艺术慰藉心灵的作用。诗人用"朝霞""萱草"等鲜活的比喻,让抽象的艺术魅力变得可感可触。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