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京兆自奉天请养归里送之潞河有作
结绶出中固,抵治蒲河阴。
慈母在高堂,啮指长痛心。
于今忽二载,霜雪时相侵。
官居穴土藟,戍窖藏山蔘。
不知八厢冗,但觉三卫深。
诏书下褒美,将以施钜任。
如何骤怀归,车骑徒骎骎。
忆昔别故里,出祖胥江浔。
中间予被召,书阁随向歆。
每思边赵入,对阙同开襟。
而乃咏白华,先我返旧林。
圣明首教孝,予养时所钦。
烹鱼割红玉,租橘堆黄金。
况当进舞者,花甲方重寻(时京兆六十)。
春山驱騄耳,万里忘岖嵚。
我有一樽酒,碧露芳沉沉。
既为修涂酾,且作永岁斟。
薰风起通潞,高柳栖鸣禽。
思归不能随,双泪如雨淋。
他时罢笔札,慷慨还抽簪。
待君来承明,更作海客吟。
慈母在高堂,啮指长痛心。
于今忽二载,霜雪时相侵。
官居穴土藟,戍窖藏山蔘。
不知八厢冗,但觉三卫深。
诏书下褒美,将以施钜任。
如何骤怀归,车骑徒骎骎。
忆昔别故里,出祖胥江浔。
中间予被召,书阁随向歆。
每思边赵入,对阙同开襟。
而乃咏白华,先我返旧林。
圣明首教孝,予养时所钦。
烹鱼割红玉,租橘堆黄金。
况当进舞者,花甲方重寻(时京兆六十)。
春山驱騄耳,万里忘岖嵚。
我有一樽酒,碧露芳沉沉。
既为修涂酾,且作永岁斟。
薰风起通潞,高柳栖鸣禽。
思归不能随,双泪如雨淋。
他时罢笔札,慷慨还抽簪。
待君来承明,更作海客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官员(姜京兆)辞职回家照顾母亲的故事,字里行间充满了亲情、孝道和人生选择的思考。
开头说这位官员原本在京城当官("结绶出中固"),但母亲在家乡("蒲河阴")年老需要照顾,他常常因为思念母亲而心痛("啮指长痛心")。在京城当官的两年里,条件很艰苦,住的是土房子("官居穴土藟"),还要操心边防军务("戍窖藏山蔘")。
虽然皇帝很器重他("诏书下褒美"),准备给他升官("施钜任"),但他还是决定放弃仕途回家尽孝("如何骤怀归")。诗中特别感人的是回忆当初离家的场景("忆昔别故里"),以及在京城工作时常常思念家乡("每思边赵入")。
后半部分写送别时的情景:用"烹鱼割红玉"这样精致的菜肴和"租橘堆黄金"这样的厚礼来送行,说明大家都很敬重他的选择。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也想辞职("他时罢笔札"),期待将来能和好友一起过自由的生活("更作海客吟")。
整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
1. 展现了传统孝道的力量——宁愿放弃仕途也要照顾母亲
2. 对比了官场生活的艰辛和家庭亲情的温暖
3. 送别时既有美酒佳肴的热闹,又有"双泪如雨淋"的真情
4. 最后引发了诗人自己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这种为了亲情放弃功名的选择,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诗中"圣明首教孝"这句话特别点明:连皇帝都提倡孝道,说明尽孝比当官更重要。